
研讨会现场

专家团队

参观学校服装专业实训室

参观学校服装专业实训室

学生近期进入“四室”轮训情况

学生近期进入“四室”轮训情况

学生近期进入“四室”轮训情况
科工学校服装专业四“室”同堂练就九九归“衣”
“学校好比是一个人才培养的工厂,老师好比工人,学生好比产品,产品的生产图样,就好比学校里的人才培养方案,他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一句形象的比喻发声在17日下午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上。研讨会特邀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刘娟、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员联络服务部主任李文杰、河南省制版师协会副会长王明飞莅临,组成了由行业专家、企业领袖为核心的调研团队,对学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诊把脉。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葛飞、郑州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处长赵遂欣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上,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服装专业部主任花芬向与会领导和专家详细阐述了模式改革的具体内容。改革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做导"交互式课程体系,提出了构建“四室九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四室九段”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服装技能人才的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以公共课程为基础、以技术递进的专业课程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展分段递进教育。四室指的是“教室、实训室、工作室、车间”,九段是指在学校三年的学习时间每个学期分阶段进入到四室进入实习,常规专业理论课在教室、专业项目类课程在实训室进行,贯穿两个学年,同时在二年级的两个学期进入到工作室为期1-2周的实习,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进入到车间实习阶段,在三年级进入到校外合作企业的顶岗实习阶段,简称为“四室九段”。通过模式的良性运行,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具有组织工艺生产、熟练操作服装软件、按图出样、推板制板和一定的信息沟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听取汇报后,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四室九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对方案中提到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定位表示赞同,对培养目标的定义表示认可。同时,专家们结合自身经验,从行业、企业、专业三个角度对方案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希望学校在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环境因素,将方案本土化,与行业发展相配套;对学校定位、专业定位、学生定位要把握准确,培养目标要具有中职生的特点,要具有中职服装专业的特点;强调培养模式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在传授技能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生职业规划能力。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葛飞在总结发言中,对学校服装专业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着专业和学科的定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方案的制订应立足于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着力提升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有效衔接,真正培养出技术过硬、素质良好,且可持续性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的牢固保障。
研讨会最后,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校长穆书涛对主管领导、行业专家、企业领袖来校为服装专业“把脉问诊”致以衷心感谢。同时表示,一定会认真吸收和消化会上各位专家领导的建言献计,充分利用郑州市女装行业的优势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从事服装定制、服装设计、服装生产、服装管理、服装跟单、服装销售、整体形象设计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销售、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业务能力,灵活教师聘用机制,将校企合作单位一线的工作人员聘请到校兼任教师,壮大师资力量,为今后形成学校的现代服装专业群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