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会现场

罗素保老师介绍科工城轨专业建设情况

与会专家点评《标准》内容

成立《标准》制订专家委员会
全市中职城轨专业教学标准推进会在科工举行
根据郑州市教育局2014年度主要工作任务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课程建设力度,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方案。日前,由郑州市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标准推进会在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举行。中国铁道出版社、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轨道交通公司、郑州铁路局、郑州地铁运营分公司、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市财经学校、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会议。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副校长王军主持会议。
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导和管理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教学文件。为建立健全我市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今年3月,经研究,决定启动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工作。其中,委任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郑州市财经学校,共同承担《标准》的制订工作。
此次承担《标准》制订工作的任务,也是源于近年来学校城轨专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12年,学校为顺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新增开设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先后建成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一座,安装有西门子B型仿真驾驶系统,AFC售检票系统,OCC调度指挥中心,运营与供电沙盘,高低压供电系统、CRH3动车电气系统,以及机车组成部分实物实验设备;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先后引进轨道交通专业硕士生4名,为该专业注入新鲜血液;在课程建设方面,该专业先后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学院,柳州铁路职业学院,广州轻工技师学院、南车集团,中国中铁等取得联系,得到了兄弟学校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在教学改革方面,该专业以新专业,高起点,高规格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学校构建活力课堂教学的框架下,充分利用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开展一体化教学,情景教学等。今年3月份,学校首批200名城轨专业学生均走上了对口实习就业岗位,为我市已经进入的地铁交通时代,输送了质量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
会上,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就《标准》的具体内容向评审成员进行了汇报。《标准》是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在已经试行的现代农艺技术等22个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市城市轨道专业交通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相关行业的大量走访,和兄弟学校间的多方调研编写而成。内容包括基本学制、职业范围、人才规格、课程结构、专业师资等15个项目。内容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坚持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整体规划、系统培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坚持先进性和可行性,遵循专业建设规律。突出“与职业资格考核结合”、“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战略”、“中高职衔接”等特点,侧重学生实习实训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力求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专业发展愿景。
随后,由中国铁道出版社编辑部主任金锋、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轨道交通公司总工程师 张兴凯、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建民、郑州铁路局供电科科长夏小舫、郑州地铁运营分公司供电部主任冯永顺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对《标准》的内容进行了点评。其中,来自高校的专家结合自身院校课程标准的实施经验,对轨道交通供电专业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实施的可操作性、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方法提出了切实而中肯的意见。企业专家则从企业对城轨专业人材需求及职业规划视角对课程标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大会最后,郑州市职业教研室领导总结发言,强调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提升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引领、规范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据了解,未来一段时间,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将在郑州市职业教研室与《标准》制订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内容进行调整。《标准》的确定有望在今年年底完成,届时郑州市中职学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将拥有一套真正适用于地方经济发展且符合我市中职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课程标准,为进一步指导和开发具有职教特点、地区专业特色的学科教材奠定了基础。